南方论刊

理论前沿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问题导向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要求

    孙佳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系统概述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坚持问题导向占据极为关键的地位。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重要原因在于坚持问题导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直面发展中的难题,迎接新矛盾、新挑战,把发展中突出的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课题,回答时代之问,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坚持问题导向,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

    2025年08期 No.407 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基础及其重要意义——基于恩格斯晚年五封书信的分析

    宋羽潇;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的大背景下,提出“两个结合”的原创性时代命题,“两个结合”的提出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基础与深厚的文化价值意蕴。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理论进行创新发展,不仅承认经济因素对于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归根到底”性作用,也指明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第一个结合”强调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问题,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强盛指明前进的道路,到“第二个结合”侧重于要把马克思主义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将中华民族的“血脉”与“根脉”相融合。“两个结合”的提出具有深远的时代价值,既有利于完善发展唯物史观,又有助于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扬弃人的异化,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25年08期 No.40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的辩证思维探赜

    方洋;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涵盖了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鲜明特色以及实践进路等重要方面,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思维。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打开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2025年08期 No.407 10-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南方视点

  • 新时代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探索

    赵伊婷;

    以“修身立命、睦亲齐家、家国一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家风文化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深厚根基,然而,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传承与发展遭遇了来自各方的挑战与冲击。在迈入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之际,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重新审视中华传统家风文化,将凝聚先贤家庭智慧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经由“两个结合”的双轨路径,实现传统家风文化现代化转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注入强大文化动能。

    2025年08期 No.407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征、历史逻辑及价值意蕴

    马灵清;孟凡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新时代”为时空坐标,融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兼具时代性、先进性的文化样态;以“中国特色”为主体标识,通过人民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构建起“两个结合”的创新机制。从历史逻辑维度梳理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的脉络,可以发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产物的历史必然性,形成兼具历史性的文化样态。这一必然结果具有三重价值意蕴,即深化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范式,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石,凝聚民族复兴的文化合力。

    2025年08期 No.407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解雨涵;王思亓;

    本文围绕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研究。从理论契合性、协同发展机制与实践路径多方面探讨,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普惠、数字赋能和制度创新,为共同体意识筑牢物质、精神和制度基础;共同体意识则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方向,二者相互促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成果。未来,应从构建政策衔接机制、探索文化主权建构路径、创新生产力评价体系等方向持续发力,以实现技术创新与民族进步协同共进。

    2025年08期 No.407 20-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人民主体性的三维审视

    朱府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为科学理解人民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重要遵循。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准确把握人民主体性,要从科学的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渊源、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解其“何以生成”;从价值主体、实践主体、享有主体理解其“何以彰显”;从以党的领导为关键、以科学思想为旗帜、以公平正义为导向理解其“何以实现”,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

    2025年08期 No.407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党的创新理论与广东实践

  •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得益彰——以广东乡村振兴中的“百千万工程”为例

    季伟;

    在广东实施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百千万工程”中,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层面,广东地方政府精准施策、规划引领;以机制促均衡、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数字赋能治理、打造智慧乡村;通过“强镇带村”模式和“财政+市场”双轮驱动,夯实乡村有效治理路径,不断增强广东城乡融合度。在有效市场层面,广东积极构建高效农业产业链、持续培育农村特色的新型经营主体。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面绣,展现乡村振兴和城乡协调的广东范例。

    2025年08期 No.407 27-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茂名市为例

    李波;吴银娟;吴炬怡;谭玲艳;

    当前,休闲农业发展已从关注数量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推动休闲农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成为理论热点。广东农业第一市——茂名市,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从休闲农业的发展阶段演变出发,探析了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点,然后以茂名市为例,进一步论述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挑战,最后指出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5年08期 No.407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年例”民俗体育:激活茂名乡村振兴的内源动力

    吴义钦;

    “年例”民俗体育为茂名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内源动力。本文基于内源发展理论,探讨“年例”民俗体育在茂名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其文化传承与创新、产业融合与经济赋能、社区参与与社会协同以及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的具体路径。通过保护和创新“年例”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结合数字手段与非遗保护措施,开发文旅产品和体验项目,推动“年例”与旅游、农业、文化、体育的深度融合,打造“年例+民俗体育”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助力茂名地区“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

    2025年08期 No.407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经济观察

  • 厦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林玲;

    数字营商环境建设已成为当前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厦门市在数字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创新环境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质效、强化数字竞争与保护环境、完善数字金融服务环境等六大方面的举措,以优化营商环境进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08期 No.407 37-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学术之窗

  • 《共产党宣言》中的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

    卢佳锴;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其博大精深,思想敏锐,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方法科学,蕴含着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思想。通过深入分析和解读《共产党宣言》中的国家理论,深刻揭示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性步骤以及国家消亡与共产主义等关键问题,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阐述《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论述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原则性和基础性启示,使治理准则更加清晰明了。最后,进一步分析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国家治理的实践与探索,丰富相关研究。

    2025年08期 No.40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以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实践验证与价值超越

    徐鹏;武青艳;

    基于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以及在现代化视域下的演绎,结合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具体实践,分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现实可能性,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对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增强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推动世界和平与进步;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25年08期 No.40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君子“素位而行”的思想内涵及当代启示——基于政治伦理的视角

    程碧英;熊明川;

    “素位而行”语出《礼记·中庸》,是先秦儒家的重要哲学思想和政治伦理实践方法论。较长时间以来,“素位而行”曾被认为具有保守消极意义。在分析“素位而行”词义内涵基础上,从政治伦理视角探讨“素位而行”的基本内涵、特殊内涵和目标内涵,并挖掘其在领导干部政德修养方面的启示意义,提出领导干部要立足岗位,修德敬业,做到“敬位”“止位”“守位”“安位”“正位”“谋位”,更好地担当作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5年08期 No.407 47-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方位·原则·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维度

    蔡建文;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贯穿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导向。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处的历史方位;新发展理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理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应遵循的指导原则;新发展格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路径,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025年08期 No.40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社会治理

  • 共享理念下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的审视与构建

    王琦;

    中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产品的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继而造成供需矛盾和缺口。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城市生产要素向乡村的流动,政府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向养老产业投资,成为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老模式的动力机制。该模式面向高端养老休闲群体,以政府为信用背书,建立共享式信息平台,融通企业、老年人、村民、政府四方主体,促进要素资源的共享和流动。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养老模式瞄准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从我者角度鼓励老年人广泛参与项目建设,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展开“休闲农庄—旅游度假村—疗养小镇”的运用推广,融通城乡资源,以点带面促进养老产业创新发展。

    2025年08期 No.40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党史党建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探索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

    马漳旭;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党独立领导社会建设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开展了现代化探索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现实成就与丰富的历史经验: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探索初见成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被提出并作为行动指南,党的领导集体与领导核心得以形成,延安精神孕育而生并成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08期 No.407 56-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探析

    林怡;童卫丰;

    全面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在这危急的关口,中国共产党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发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彰显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征程上,需要继续传承与发扬抗战精神及其所蕴含的历史主动,在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以主动应变、积极求变的精神状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08期 No.407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高校党建路径探索

    王硕;张锶琦;王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思路,而要引导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引导人民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认同。中医药文化凝聚着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精髓,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医药院校学生党支部更是党和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医药文化与党支部建设相融合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路径。本文论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党支部建设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意义、现状与对策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本科生党支部的铸牢中华民族意识路径探索情况,以期为之后中医药院校党支部进一步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No.40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新时代党内政治仪式建设的主要特点及其完善路径研究

    江小娟;

    党内政治仪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具有塑造政党形象、构建集体记忆、加强政治认同的政治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内政治仪式在要素构设、制度完善、载体功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但是,当前党内政治仪式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党内政治仪式运行过程不完善、创新性不足、价值实现不充分等方面。新时代新征程,优化党内政治仪式建设,可从完善运行过程、创新形式供给、健全保障机制等三个维度出发,提升党内政治仪式的规范化水平,强化党内政治仪式的效能输出,助力党内政治仪式的价值实现,推动党内政治仪式更好地为党的建设服务。

    2025年08期 No.407 66-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民主法制

  • 关于知识产权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赖护鑫;

    本文从知识产权赋能乡村振兴的实际困境出发,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前沿性”“颠覆性”“突破性”“战略性”“爆发性”等视角丰富知识产权赋能乡村振兴的内涵。系统性提出知识产权赋能乡村振兴的经济路径、政治路径、文化路径、社会路径和生态文明路径。在理论层面有助于丰富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和乡村振兴的理论交叉研究,在实践层面上有助于为乡村振兴后续发展提供一些路径作为借鉴。

    2025年08期 No.407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邵兴东;黄栋梁;

    近年来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内的司法环境和行政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中小企业应该明晰形势,熟悉规则,不断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加强管理,营造企业知识产权强保护管理体系;借助外力,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将知识产权从法律资产转变为能够给企业创造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的经营资产。

    2025年08期 No.407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论数字时代个人信息侵权主体的认定问题

    王顺志;

    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侵权案件频发,但因信息处理行为具有隐蔽性、信息处理者具有多样性,并且司法机关对侵权主体的认定又缺乏明确标准,受害人时常会面临难以证明侵权主体的困境。而传统的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缺失主体因素,并且因果关系理论适用范围受限,因而都难以适用于个人信息侵权的主体认定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可采用“关联性推定+反证排除”的方式,即在信息主体完成关联性证明后,推定相关的信息处理者为侵权主体,而被推定的主体可以通过反证来推翻这一推定。这种推定方式可以矫正证据偏在,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符合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2025年08期 No.407 75-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商事侵权特殊性问题研究——基于与一般民事侵权比较

    朱紫轩;

    商事侵权是随着商业发展而产生的一类特殊的侵权类型。在民商合一的体制下,商事侵权因其呈现出的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权的特殊性,引起了学界就商事侵权独立性的研究与探讨。商事侵权虽因其本质上仍未脱离民事侵权对侵权责任的认定体系而不具有独立性,但商事侵权与一般民事侵权相比,在主体、客体、归责原则、因果关系和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研究二者之间的差异,对明晰完善商事侵权制度体系的路径、促进商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5年08期 No.40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工作研究

  • 干部预期管理:激励和保护干部担当作为的基点与抓手

    何泰琳;管新华;

    干部预期管理是激励和保护干部担当作为的过程,是新时代干部队伍管理的必解难题。以之为基点和抓手,令干部激励和保护机制的构建言之有物、持之有故。具体而言,需求层次理论、心理契约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提供了学理支撑;晋升预期与职岗限制的矛盾、风险预期与问责压力的失衡、绩效预期与考核短视的冲突构成了现实困境;以组织目标框定总体预期、以正确政绩观端正为官预期、以正向激励满足合理预期、以保护机制降低风险预期、以预警系统调适动态预期组成了实践理路。

    2025年08期 No.407 81-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商业银行提升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若干思考

    高曦萌;裴晓嵋;

    在金融行业竞争激烈、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提升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必要性,包括金融科技变革的新要求、助力精细化管理与业务发展、适应规模扩张和业务转型需求。同时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制度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完善、支持保障不足等问题。进而从优化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加快基础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引入先进理念、推进制度流程建设、构建管理机制、建立检查机制)、创新渠道手段(加快数字化建设、优化外包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加快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出提升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思考与举措,以推动商业银行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保障银行稳健经营。

    2025年08期 No.407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文化长廊

  •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朱澳楠;李承福;

    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首先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其次研究在历史进程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再次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并且就中国式现代化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2025年08期 No.407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育广角

  • 高校“五位一体”专题式《思想政治社会实践》课程建设探析

    李婧琳;

    高校要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的育人效果,就必须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五位一体”专题式思政社会实践培养模式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构建了虚拟与现实有机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了多部门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实践教学工作体系,为《思想政治社会实践》课程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提供了范式,具有完善与推广的价值。

    2025年08期 No.407 91-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智赋能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公共空间的创新构建

    郑馨楠;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迎来了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机遇。本文聚焦于数智赋能下“一站式”学生社区公共空间的构建,分析了当前数字化技术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应用困境,并提出从空间重构、技术支撑、服务升级及育人生态四个维度构建数智赋能社区公共空间建设的路径,响应了新时代智慧校园建设的需求,有效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的精准性、协同性和育人实效。

    2025年08期 No.40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廖丽兰;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文化自信视角出发,以文化底色、文化底蕴、文化底气为理论框架,深刻阐述新时代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具体来看,从文化底色产生凝聚力,源自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双重指引;从文化底蕴显现软实力,源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构建;从文化底气昭示硬实力,源自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与人才战略的系统性突破中显露的坚硬实力。

    2025年08期 No.407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职舞蹈课程创新实践研究——以东北秧歌单元课程教学为例

    苏凯宁;

    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理念的提出为中职舞蹈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东北秧歌《小唱戏》单元课程教学为例,探索“五育融合”在中职舞蹈课程中的实践路径。从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入手,阐释五育融合在中职舞蹈教育中的实现价值,提出基于“五育融合”视域的中职舞蹈课程创新实践策略。研究发现,通过课程设计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方法手段创新、评价体系完善等途径,可以有效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要素在舞蹈课程中的有机融合,促进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研究成果为推进中职舞蹈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新思路和实践参考。

    2025年08期 No.407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政工园地

  •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价值旨趣、风险挑战与化解策略

    王胜洲;张彬;

    在数智时代,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论文阐释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价值旨趣,分析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包括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泛滥、热点事件网络谣言频发、偶像崇拜导致价值观扭曲错位、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风险日趋增多,提出了一系列化解策略,如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敢于善于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以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这些策略旨在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2025年08期 No.407 104-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径探微

    张明慧;

    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新媒体的发展使意识形态斗争战场发生深刻变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引领社会思想价值、宣传主流思想、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性。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增加工作难度等风险。因此,需要加强政治引领、创新教育内容、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网络管理,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这些路径选择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提升至关重要。

    2025年08期 No.407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冼夫人家风家教对培育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当代启示

    肖杰仁;

    本文着重研究冼夫人良好的家风家教,从正史入手作归纳概括,挖掘其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把握“爱国忠诚、公正法治、严以律己、言传身教”的精神内核,突出冼夫人一生所追求和践行的“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信念。并将冼夫人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紧扣当代培育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时代要求,强调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遵守法纪、严以律己及言行一致品格的必要性,为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培育提供历史借鉴与现实启示。

    2025年08期 No.407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